市2017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20XX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秉承“一切为了贫困父老乡亲”的理念,克难奋进,积极作为,强力推进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全面配合省级战略咸宁实施重大举措,有序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力实施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
(一)积极实施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结合咸宁资源特色,按照《幕阜山片区咸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扶持产业发展作为专项扶贫主攻方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逐步向“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市县两级片区发展项目库,涵盖重点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产业、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共计80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851.36亿元。
(二)高位推进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5月27日,咸宁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崇阳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成绩和经验,对下一阶段片区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和科学部署,全面吹响咸宁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军号。
(三)全力督办片区重大项目建设。每季度组织一次片区重大项目建设拉练检查,倒逼项目建设提劲加速。定期组织召开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督办会,听取通城、崇阳、通山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关于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加快幕阜山扶贫项目协调对接。
(四)着力打造片区特色支柱产业。组织编制了《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产业规划(初稿)》,已送报省直相关部门报批。重点支持培育100亿竹产业、100亿茶产业和50亿油茶产业等特色产业。目前,崇阳已新增楠竹和雷竹基地2万亩、高产茶叶基地2万亩;通城正在抓紧推进50万头“鄂青一号”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建设,新增油茶基地5000亩;通山新增香榧、油茶、水果、茶叶等板块基地5万亩。通城、崇阳获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
(五)加快实施“1331”帮扶工程。建立了1名市级领导带领3个部门,连续3年对口帮扶1个村的“1331”扶贫工作制度,共安排35名市级领导、107个部门帮扶通城、崇阳、通山县35个贫困村。出台了《“1331”帮扶工程考核验收办法》,及时对“1331”帮扶工程工作进行通报。市“四大家”领导多次带领市直帮扶部门深入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策划和争取富民强村项目,制定扶贫开发计划,支持各村建设和发展,赢得了片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一年来,捐赠帮扶资金400余万元,联系项目228个,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
(六)强化片区开发政策保障。一是落实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市本级在20XX年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片区县投入的开发扶贫资金按不低于年度财政收入5%的比例统筹安排。设立了初始规模为10亿元的市重大产业发展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按1:5捆绑投放,通过政府、银行、企业密切对接,目前已投放到“南三县”资金1.32亿元,支持企业59家。二是落实选派“第一支部书记”政策,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自愿的原则,目前已从全市范围选派20名党员干部到幕阜山扶贫攻坚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制定了《加强幕阜山片区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管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加强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把扶贫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
二、帮助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为重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挥行业扶贫的作用,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成功脱贫61023人,超额完成20XX年减贫6万人的目标任务。
(一)认真实施专项扶贫。一是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认真落实《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切实推进专项扶贫进村入户,不断提高扶贫开发针对性。二是严格按照规划项目,将7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强力推进了60个重点贫困村与重点老区村项目实施,对插花县(市、区)当年完成的整村推进村项目和资金进行了验收;三是为崇阳、通城两县各争取到3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全力支持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二)扎实推进行业扶贫。市直帮扶部门深入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策划和争取富民强村项目,制定扶贫开发计划,支持各村建设和发展。今年7-8月,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部分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市直帮扶单位纷纷向扶贫联系点赠送资金帮助群众抵御“旱魔”,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旱情,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三)积极开展社会扶贫。深入组织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20XX年我市共有101家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活动,对口帮扶124个村。其中:20XX年整村推进村54个村,共投入资金187.8万元。所有企业均与对口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并制定了帮扶计划,同时有113个村的帮扶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帮扶项目资金主要投入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劳动力就业与培训等方面。
三、围绕贫困村整村推进年度任务,着力提高贫困户人均收入。
重点发展贫困村经济,确保贫困户受益增收。全年共实施了36个重点贫困村和24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实施扶贫项目178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92个;基础设施项目74个;社会发展项目8个;科技推广与培训项目4个;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98,整合其他扶持资金5561万元,累计投入8159万元。重点贫困村和重点老区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净增500元。
四、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和转移能力
以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及时将省“雨露计划”培训指标1960人分解到6个县市区,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雨露计划”的.有关政策和要求,联合培训基地通过市场需求调查完善专业设置,规范“雨露计划”申报程序和档案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办检查,严格落实补贴资金,确保完成“雨露计划”目标任务。目前,全市1960人“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咸安200人、嘉鱼130人、赤壁150人、通城240人、崇阳240人、通山1046人。
五、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实现异地搬迁。
年初,省办下达通山县扶贫搬迁计划271户、1084人。为完成这一目标,在资金保障方面,结合生态移民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国土整治、旅游开发等,整合部门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到位。在任务落实方面,通过确定搬迁对象、分解任务、制定搬迁实施方案、分级签订责任状等办法,确保搬迁任务按时完成。经验收,截止12月15日,通山县共完成扶贫搬迁贫困户355户,超计划30.9%完成扶贫搬迁任务。
六、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扎实有效。严格按照省扶贫办和市行评办关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开展行评工作。一是制定了《咸宁市扶贫系统20XX年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行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二是组织各县市区扶贫办主任等参加全市扶贫系统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动员会,并面对面征求本系统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制作《咸宁市扶贫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书》,通过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咸宁扶贫网等媒介向全市市民公开承诺;四是联合咸宁电视台开展了“政风行风热线走进扶贫办”电视问政活动;五是印制了《咸宁市扶贫办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征求意见表》,向市直部门、各县市区扶贫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扶贫对象广泛征集意见,共计发放800余份;六是认真组织参加电视问政栏目,针对群众发现检举的问题,迅速反应,采取稳妥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七是认真整改。
七、认真参与市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一)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办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大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创卫”工作,收到了良好实效。第一时间成立市扶贫办“创卫”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牵头召开潜山路段所有单位及包保单位的宣传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创卫”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创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负责对整条路段的创卫工作统筹安排,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排出明确的任务栏和时间表,高标准完成了创卫各个阶段的工作。
(二)做好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工作。我们在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继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投入了5万元扶持资金,修建了垃圾池,配置了垃圾车;年中旱灾发生时,在单位的办公经费中拿出3000元帮助村民购买了抗旱设备;10月份再投入3000元扶持村民发展秋播油菜生产,用于缓解旱灾减收部分;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拿出5万元支持村小学重建工程。
(三)做好扶贫联系村帮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1331”工程的安排,市扶贫办集中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全力支持通山县燕厦乡新屋村脱贫奔小康,累计投入9万元扶持新屋村发展油茶基地和高山羊养殖基地建设,有效应对和缓解全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维护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