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王天颖实习总结

时间:2023-12-14 20:35:55
王天颖实习总结[本文共2604字]

王天颖实习总结

在法制日报实习四个月,这四个月的收获很大。在报社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选题、剪报登记工作外,实习生还需要进行网络更新工作,同时也要准备下周一例会上的“选题报告”,这个选题报告跟我们在大二时学习新闻采访课程时的选题策划很相似,在策划书里的几个步骤,在这次实习工作的选题报告中同样适用。要做出一份好的选题报告,就必须对这周的新闻热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还要对社会热点或事件有一定的见解,这一方面来自于敏锐的观察力,而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

关于通稿的改写

在记者受邀参与某些会议、活动等采访工作时,可能大部分时候第一句提起的就是“通稿在哪里”。新闻通稿原本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专利”。他们在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以后,会以一种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全国的需要稿件的媒体。这就叫做通稿。后来,很多企业在对外发布新闻的时候,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也会组织新闻通稿,以提供给需要的新闻媒体。

在法制日报实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把通稿改成新闻稿。由于法制日报是报道法制类新闻的党报,所以记者经常会出席一下公检法司部门举办的活动,这些政府部门有专门的宣传部门,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把活动通稿发给记者。第一次接到通稿时有点茫然,以为感觉通稿写的非常好,时间、地点、事件都很清晰,于是做了很小的改动就把稿子发给老师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说我写的稿子没有新闻点。

通稿一般都是流水账,按照顺序把政府的活动详尽的表述了出来,而新闻则不同,一定要有新闻点,把最具新闻点的部分写在导语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倒金字塔形式。例如北京市公安局出台了针对外国友人的七项服务措施,通稿中就详细的描述了每项措施。而在改稿的过程中就要挑选出其中最具新闻点的一项主要来写,因此最后的成稿标题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其它的措施只需一带而过。

拍摄新闻图片的感受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新闻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它以说明新闻事件为主要目的。由于平时爱好摄影,因此在报社实习时也得到一些锻炼机会。

在法制日报的第一次独立采访就是带着相机去的,当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其实要采访的活动很简单,就是公安部门进校园为适龄在校生办理身份证,以体现公职部门的亲民性。

首先有一部相机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关于镜头的选择,镜头的选择要根据采访内容的不同有所调整。一开始我使用的都是中焦头,后来发现,在近景的采访中广角镜头其实更容易出效果,拍出来的照片也更有冲击力。不过也要时情况而定,例如在庭审活动中,摄影记者一般都会用长焦。这样在记者无法靠近的情况下也能拍出优秀的作品。

作为初学者,多看别人拍的照片也是很重要的。例如这次的采访活动,我在采访前一天在网上搜了一下以往类似活动的照片,记住拍摄的角度,拍摄的内容等等。这其实是个投机取巧的方法,但实习就是这样,不会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实习生应该怎么做,有时候投机取巧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吧。

另外,在拍摄过程中,要多跟有经验的摄影记者学习。学习别的专业记者在现场都拍些什么。我的第一次拍摄,就是紧紧盯住了一个有经验的记者,然后人家站哪里我站哪里,人家拍什么我拍什么。

最重要的是,新闻摄影要求记者能够做出一定的预判,在拍摄对象还没行动时就站好位置,专业术语应该叫卡位。比如群众给民警鲜花,作为一个摄影记者要提前站到合适的位置,以便抢到最好的位置拍摄到优秀的画面。

不同媒体形式的差异

不同媒体由于媒体性质的差异,导致记者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这在各家媒体出席同一活动时感受最为深刻。有一次和多家媒体一起去延庆监狱局进行采访,上午是京北画院在延庆监狱成立文化教育基地活动的启动仪式,下午参观了延庆监狱。

在稿件时效性要求上,不同报纸截稿时间不同。法制晚报和北京晚报因为是晚报,所以对稿件的.及时性要求最高,截稿时间一般都在中午。以法制晚报为例,中午十一点半截稿,十二点签版。所以对于晚报记者而言,上午的采访能够及时出稿非常重要。而日报的截稿时间一般是在晚上,如法制日报是晚上七点截稿,老师要求我们在晚上六点左右就要把稿子交上去以便老师有时间修改。

在采写要求上,由于媒体性质不同,党报和都市报、全国性报纸和地区性保护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上午的启动仪式,由于法制日报为全国性媒体,一般能登报并占大量篇幅的一定是北京市的重大新闻,类似于启动仪式的新闻在法制日报上只能发一个篇幅很短的消息。所以我需要做的只是简单了解下情况即可。在写作要求上,只要把时间、地点、发生什么事写清楚就可以了。而都市媒体的记者在采访时更注重细节,我看见他们的记者一直在和服刑人员聊天,问的都是些生活细节、学习感受上的问题。这样写出的稿子会更加丰富、细腻,符合都市报的要求。每次参加活动后都会找出同去的几家媒体的文章看一下,同样的事件同样的采访机会出来的稿子却是风格迥异,很值得学习。

新闻写作的一些技巧


记者七分在采,三分在写。读者也直接和报道接触,所以说记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最直观的体现。报社有相当一部分记者是从中文系毕业的也很好的说明了文字功底的重要性,安徽大学的新闻系以前是中文系的一个专业,新闻教学中也一直渗透汉语言技巧的内容。如《现代汉语》、《文学鉴赏》等。 1.咬文嚼字的关键:地方党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因此对用字技巧要求更高,要力争在最合适的地方用上最适合的字,特别是一些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词语就更需要下功夫考究了。例如\"指出\"、\"强调\"、\"要求\"、\"讲到\"、\"说\"、\"谈到\"(强调是特别提出;着重指出语气比指出重。 要求: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做到或实现;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含有严厉语气 说,讲,用话表达意思适用于很普通的场合,一般适用于老百姓)等表达观点的意近词在一篇报道中出现多个领导就要一一对应了,千万不能把对应关系弄错。
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在报道中的排序,领导的排序必须经过仔细斟酌,并交至上级批准。
3.一般报道中出现的必须是副市级及以上职务的领导,但人物通讯中的人物有一部分是基层干部。
4.要平衡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报道,不能出现报道过于偏向某人的倾向,不能总是报道市委书记。
5.一些报道适合电视台做,报纸没必要进行“二次”报道。
6.一般不直接在报道中说某个“局”、“所”而统称为某某部门,也不轻易涉及某个“局”、“所”的姓名,以某某部分负责人同志代替。
7.对领导讲稿的把握,一般提取领导讲稿中信息价值的内容和领导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内容,选取“我认为、我希望”后面的内容。

四个月实习下来,明显感觉自己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提高了,写稿子也能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找到一些感觉了。不过发挥还是很不稳定,见报的稿子时不时的还是会被改的面目全非。不过收获是很大的。

除了新闻能力上的提高,还有就是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不同的人接触,在工作中没人会把你当小孩子,大家都按规矩办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很平等。

记者站的经历很珍贵,也很难忘。

《王天颖实习总结[本文共260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