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习陈俊贵事迹报告有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4-28 00:15:49
学习陈俊贵事迹报告有感(精选多篇)[本文共9975字]

第一篇:学习陈俊贵事迹报告有感

信念与追求--聆听陈俊贵事迹报告有感

(主人公小传: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 1979年9月参军后,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他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陈俊贵,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名字、一个高尚而又伟大的身影。今天,我们有幸亲耳聆听了“天山守墓人”陈俊贵老人的事迹报告会,老人和他战友们的感人事迹令所有在场的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无不表现出对他们的肃然起敬!

平凡中折射着伟大,执着中透露出刚毅。陈俊贵老人当年主动放弃在辽宁优越的生活条件,26年如一日,与妻子在渺无人烟的天山深处,为当年筑路牺牲的168名战友守灵,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常人难以完成的伟大壮举。他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开机摄制纪录片《守望天山》,并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对于他的感人事迹,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我觉得这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誉和褒奖。

报告会中讲到的许多令人感动的往事,虽然时隔多年,但并未被岁月的记忆所冲淡,仿佛就像是在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前辈们虽然时刻面临着塌方、雪崩、饥饿、严寒的考验,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靠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与艰辛的考验,并最终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倾听老人深情并茂的讲述,我们在被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所深深震撼和感染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受到了洗礼,灵魂境界得到了升华。

听完报告会,我也在深深进行思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陈俊贵和他的战友们当年凭借超人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又是什么力量令一个普通的老兵放弃在内地优越的生活条件,心甘情愿26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为自己牺牲的168名战友守灵?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念的力量,缘于他们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生理想执着而又高尚的追求!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追求。陈俊贵老人的举动也许会被当今许多人所不理解,甚至可能会有人认为他“傻”。但老人用实际行动向世人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但不能缺信念,陈俊贵老人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战友们质朴而又深厚的感情,做到了常人认为难以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一些人忘了本,眼里有的只是享受,自己的信念和做人尊严也在一点点地丢失,他们忘记了前辈们当年的流血付出,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忘记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不思进取、害怕吃苦、贪图安逸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些人与陈俊贵以及他的战友们相比显得是何等的渺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国家仍然需要更多像陈俊贵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才会大有希望。

第二篇:陈俊贵先进事迹

陈俊贵

陈俊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

简介

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

1979年9月参军后,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自述

这些年,每当看到军人,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暖流。我虽然已脱下军装,可心里却依旧眷恋着那份绿色情怀。生活中,能让我永远不忘的人并不多,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感动了我一生。 事迹

“昨天的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

1979年9月,为了支援新疆发展交通事业,我随部队奉命参加了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正如乔尔玛烈士陵园的碑文所写:人是躺下的路,路是竖起来的碑。”我的班长郑林书就是这些英烈中的一位。时至今日,许多往事都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可班长壮烈牺牲的那一幕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能忘怀。

那是1980年,一个冬雪频繁的季节,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处,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

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救援,我奉命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前去请求山下部队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我们4人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一路上寒风呼啸,风劲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我们手牵着手,连走带爬,艰难前行。

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我们已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虽然体力已透支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但想到被暴风雪围困,随时都会被寒冷、饥饿夺去生命的战友,我们放弃了休息的念头。随着天色渐晚,积雪太深,盘山的便道上根本无法分清哪是路面、哪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深山峡谷。深夜的天山,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劲吹不停,我们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时,我们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带的20多个馒头还剩下最后一个。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走,我们身上每一根筋骨都像断了一样疼痛难忍,我更是被饿的头昏眼花,不止一次地看着班长口袋里的馒头。就这样,我们再次看到了夕阳,此时已经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我们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大家望着唯一的一个馒头,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当时我建议把馒头分成四份,每人吃一口。话刚说出就被班长否定了,理由是馒头太小,如果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饥的作用。情急之下,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 ……此处隐藏5202个字……可动摇的信念。在他眼里也许就没有“困难”二字,只要肯想敢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就没有趟不过的火焰山。虽然来到食药监管局上任伊始就领略到了下乡执法的艰辛,看到了办公环境和条件的艰苦,预测到了食药监管工作任务的繁重,感到了肩上担子和责任的重大,但他并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奋勇拼搏,锐意进取。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机关全体干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是靠着陈俊的这种不畏艰辛、不怕吃苦的精神,靠着全局人员的和衷共济、同甘共苦,才使宁蒗县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稳步好转,才使宁蒗县的广大人民群众用上了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我这辈子都是农民的儿子。”在陈俊心目中,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系民情结。陈俊出身贫寒,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民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犹如父母对待自己的亲骨肉一样,难割难舍,难弃难离。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他热心诊断;看到病(请勿抄袭Www.)人无钱医治,他主动掏钱;看到老百姓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其实,他并没有宽裕的家庭条件,妻子一人承担家庭的重担委实不易,可他却偏偏把那“可怜”的工资救济给了那些更需要钱用的困难患者。为什么?就因为他对农民群众的深深之爱!

“你们的利益重要,老百姓的用药安全更重要”。在陈俊眼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什么比人民的利益更重要了 。对食药监管部门来说,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维护食药市场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正是由于他把人民的利益摆在了第一位置,牢固树立了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在违法人员持刀威胁面前他没有屈服;在亲朋好友求情面前他没有心软;在上级领导插手案子面前他没有让步;在金钱利益诱惑面前他没有动摇。

“不论是当官,还是做人,要的是正道,是问心无愧”。陈俊多年从事领导岗位,却从不图名,

不图利,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官。在政治上,他立场坚定,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经济上,他清正廉洁,保持了干净的手脚;在工作中,他恪尽职守,保持了饱满的热情;在作风上,他求真务实,保持了实干的精神;在生活上,他清心寡欲,保持了朴素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德与行的完善结合,领略到了勤与廉的崇高境界。

“我是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我不到场谁到场”。在陈俊眼里,手中的权力就是肩上的责任,就是需要履行的义务;领导干部就是要领先一步,抢干一手,就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执法下乡,他与下属一道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查处假劣药品,他铤身而出,带头执法;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他第一个到现场,分析案情,查找线索,调查事故原因。身为食药监管局领导,他没有官老爷的作风,没有高高在上的花架子;有的只是践行“八荣八耻”的实际行动、只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只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浓浓缩影。他是操劳过度,累倒在自己深深热爱的食药监管工作岗位上,他用生命诠译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进退。陈俊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陈俊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学习陈俊同志,就要学习他情系群众、竭诚为民的民本思想;学习他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荣辱品德;学习他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职业情操;学习他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的科学理念;学习他求真务实、深入基层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领导风范。每一位基层的食药监管人员,都要像陈俊同志一样,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办人民群众所需。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办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办;凡是对于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都要尽力办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时又要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忠实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陈俊同志因公殉职,倒在了为之奋斗不息的食药监事业上。他以他的精神,为时代主旋律奏响了一串强劲的音符; 他以他的信念和人格,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思想的精髓。 失去这样一位忠诚的卫士,我们扼腕痛惜、无限怀念。 活着,他是一面旗帜;逝去,他是一座丰碑。 著名作家臧克家有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者行尸走肉,遭人唑弃;后者虽死犹生,令人景昂。陈俊同志就是那种“虽死犹生”之人,他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和宝贵生命在食药监人的心中筑起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丰碑。(游小青)

发表日期:2014-05-15

第五篇: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广南县莲城中心校李明

农加贵老师是1986年9月,走进莲城镇坝汪村落松地当民办教师的。走进一间十平米的土基房,十二个年岁、身高不等的孩子,怯生生地站在警戒线外观望着满脸茫然的农老师。农老师顶着“老师”这个神圣的称谓,不敢坐家长们特意为他准备的破椅子,不敢翻工工整整摆在桌子上的崭新的教科书,也不敢凑近学生与他们对面交流,只怕一不小心就会传染上他们的麻风病,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原本想好的开场白被农老师忘得一干二净。

村里的人,为了留住农老师,自发集资以每月30元作为额外的补助,发给农老师;在村里,农老师有村民分给的田地,春种夏管是村民的义务,秋收的喜悦共享。人们的热情与真诚深深感动了农老师,他决心留下来。一留就是27年,由青年到不惑之年。

1992年,农老师所教的学生,最高206分,最低124分,全部超过115分的录取线。考入县城中学学习。最近两年,国家补助学生每人每天3元营养餐费和每生10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因此,农老师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要做三顿饭给学生吃。从不说一声苦,从不提出学校要增加一个做饭的工人。

27年风沐雨,人生转眼已白头。农加贵——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你用27年的光阴把教书育人的平凡事做好,你因此不平凡!

农老师,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农老师,您是我们教师身边的一面师德明镜,照衬出我们教师育人过程中的人生污点和瑕疵,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从您身上汲取到无穷的正能量。我要学习您默默无闻、甘守清贫和坚守一生的奉献精神;我要像您一样,在教育这块百花园中默默地耕耘,奉献生命的光和热。

愿我们所有教师都向农加贵老师学习,当我们的一批批学生学成归来,在家乡这块土地上,为家乡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家乡会因他们而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就是我们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教师最大的人生追求。

2014年3月11日

《学习陈俊贵事迹报告有感(精选多篇)[本文共997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