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摘要】
本文以某个it产品销售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为背景,讨论了一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其重要特征是:所涉及的项目是原有系统的一个升级替换版本。因此,需求分析过程不同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逆向工程获得对系统的初步了解;(2)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交流,最终获得基线需求。针对上述三个阶段,本文论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以及所遇到过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措施,最后对需求分析中使用的工具,谈一些自己的初步体会。
【正文】
我于1998年8月至2014年7月参加了某个大型集团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该大型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到it类产品的进销存。本人在项目中负责系统分析的工作,该集团企业原先已委托某个电脑公司开发过一套it类产品管理系统,但是该老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如商品销售开单时,从确定开单到开单完成有时需要1~2分钟左右的响应时间,让客户无法忍受。(二)系统数据不准确,经常出现实物库存与电脑库存严重不相匹配的情况,使销售数据的统计产生一些混乱,有关财务的数据因此无法有效使用,只能采用人工录入方式补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的总经理决定参考原有系统重新开发一个系统,以便解决原系统所存在的上述两个难以克服的难题。注;原系统采用pb6.5开发,数据库采用sybase,服务器采用windows2014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程序架构采用的是传统的c/s结构。
鉴于该集团业务操作复杂,流程多,涉及人员多等特点,以及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有限,人员有限等限制约束条件,再考虑到必须避免前一系统出现过的结构混乱与难于维护等问题,我们决定要对原系统的需求做一个比较彻底的和切实可行的分析,由于原有系统已经开发了近两年,并且客户也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业务基本流程本身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把需求分析的过程分为三步:()分析原有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数据库结构和程序结构,(2)在获得第(1)步结果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此原型与客户交流,从而获得最终可用的需求结果。下面按上述三步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步是实施逆向工程,获取原有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大体上能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两年多的开发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这一阶段,我们
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b自带的power designer和pb documents;前者主要用来分析数据库结构,后者主要用来分析程序结构,便于开发人员与高级用户理解程序。采用这两个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统过于庞大,模块多,数据库模式多,表格量很大,仅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从中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结构以及整体构成,而且原有系统未能提供一套正确完整有效的设计文档,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工具辅助来进行。在使用power designer分析数据库,并且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以后,我们对原系统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对原系统的使用,基本明确了功能与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用人工录入方式,产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语言文档。这里指出,使用power designer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如果一个表中的字段过多,而且又同时依赖多个表时,输出的表格相关图形很复杂,有很多交叉,且难于调整,不方便阅读及打印。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写出系统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和补充。通过第一步的逆向工程,我们获得了系统的基本需求。为了充分记录需求的变化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决定选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为我们的需求管理工具,rational公司有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包括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等,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对需求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记录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等。但是,我们考虑到rational的一套工具全面实施会非常昂贵与复杂,需要非常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全面实施,因此,我们只采用了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功能,那就是记录需求变更,记录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他跟rup有关的功能都给略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的经费、人力以及国内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户做评审井做适当补充,我们将经过补充整理后的需求作为正式需求记录入requisite pro所维护的数据库中,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设定优先级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地了解客户到现在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用户对我们用自然语言书写的需求文档有许多地方不理解,往往在花了较长时间阅读之后,仍不明白我们所描写的需求过程与他们所完成的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是由于首次采用requisite pro进行需求管理,在类型划分,属性值的确定上,部分开发人员没有经验,造成了不少反复,对于前者,我们的方法是想办法增加一些示意图,将大的流程分解为小流程,再与客户反复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目的。对第二个问题,则参考了一些例子,再结合实际中属性的使用情况,给予取舍或者选择,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库,定出了基本需求规格说明。
第三步则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修改相应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对第二步任务进行报告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用pb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就具体的业务流程与客户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原型,客户发现了许多我们
与他们的理解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在修改需求的同时,也在requisite pro需求数据库中记录下修改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记录历史的作用是很有效的,如曾经有客户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需求提了相反的需求,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该客户的提法有错误,在事实面前无需再作争论,同时利用requisite pro,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相互之间有矛盾。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们终于获得了经过用户认可的需求基线,即是可用于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利用了power designer、pb documents等逆向工程分析工具和requisite pro需求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使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就需求分析工具方面而言。我们觉得国内应用得还是太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对需求分析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 ……此处隐藏4287个字……一系列的数据、图表和曲线。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离开了信息,企业就无法管理。
1、系统则是提供信息、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
2、决策就是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的一中方法和途径。 3、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出现经历情报、设计、和选择三个阶段。
通常每个决策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情报采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选择阶段和方案执行阶段。
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决策的类型又可以按照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问题、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为了显著改善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从接受原材料到提供给客户产品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的企业流程。
1. 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自上而下分析与设计和从下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由管理决策和开发决策两个部分组成。
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由很多优点:a.是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系统开发;b 这个开发过程都是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c 分析和设计过程完善,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设立检查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也有不足之处:a 它是一种需要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b 不能很好的完成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过渡。c 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 6.面向对象方法:对象是一个被模块化了的实体,该过程称为封装。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c++)所接受。
总体规划的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投资回收法roh、征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ff)等。
在系统开发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确定子系统开发优先顺序,实际上是划分子系统。
u/c矩阵式一个二维矩阵,u代表使用,c是代表创建。u/c矩阵的求解过程通过表上作业来完成,通过调换标中行或列,使得“c”元素尽量靠近对角线。
数据流程图的图例:(1)、外部项(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
构造决策表的方法:1、条件分析及取值;2、条件组合、考察策略并绘制决策表;3、合并决策表。
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将系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汇总为如下三类:1、本系统输入数据类;2、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3、本系统产生的数据类。
数据汇总分析的四步骤:1、将系统调查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业务过程进行分类编码。按处理过程的顺序排放在一起;2、按业务过程自顶向下地对数据项进行分层式整理;3、将所有原始数据和最终输出数据分类整理出来;4、确定数据的长度和精度。
系统设计的目标:(一)、系统的工作效率;(二)、系统的工作质量;(三)、系统的灵活性;(四)、系统的可靠性;(五)、系统的通用性;(六)、系统的经济性。
系统设计方法:主要有结构化设计方法(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构成系统的模块结构)、jackson方法(以数据结构为基础建立系统模块结构)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分类(以对象行为封装、继承性、多形性为基础建立系统模块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结结构设计工作:1、系统平台设计;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耦合的五大类: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
内聚的七大类: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代码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唯一性;标准化;规范性;扩展性;有效性;可维护性;简明性。
校验位可以检测出的错误类型:抄写错误;易位错误;双易位错误;随机错误。
校验码设计过程的四步骤:对原代码的每一位乘以一个权数,然后求它们的乘积之和;对乘积之和取模;用模减去余数取得校验码;对输入的代码进行校验。
规范的数据库设计的六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分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关系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数据冗余严重;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输入设计的三种方法:条码输入;用扫描仪输入;传感器输入。输入数据校验方法:重复输入校验;人工校验;控制总数校验;纪录数点计检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顺序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程序校验。
变换分析过程的三步骤:找出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要强调的四点:1、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分解原则;2、采用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3、各部分程序之间的联系尽量使用调用子程序方式;4、限制使用无条件转移语句“goto”。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运行情况管理;管理意识。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网络为中心,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为主要存储和处理对象;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建立通信基础平台,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扯皮和内耗,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仓库的四个基本特征: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不可更新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哪四种: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saz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是数据的深加工过程,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嘉智的知识和规则,并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发生行为作出结果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市场策划提供依据。 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智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刻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类型:1、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g2g);2、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g2b);3、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g2c);4、政府与雇员之间的电子政务(g2e)
推荐其他精彩内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什么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