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浅谈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精选多篇)

时间:2024-04-24 08:27:49
浅谈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精选多篇)[本文共14953字]

第一篇:浅谈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浅谈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

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当前,“以德治国”的思想深得人心,为全党全社会所普遍赞同。同样,在我们电信企业,也应“以德治企”,促进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现阶段电信企业开展“以德治企”的必要性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化与德治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个别电信企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部分员工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产生“失落感”,对电信企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个别电信经理人贪图享受、纪律松弛。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建立现代电信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在电信企业面临着流程重组、打造核心竞争力关键时刻,如何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德治教育,是开展好“以德治企”的重要前提。

所以,积极推进企业的“以德治企”的进程,对于全体电信员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创业热情、迎战困难、再创中国电信辉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实现途径(一)、强化企业德治教育管理是至要关键对我们电信企业来说,应清楚地意识到:企业是人才积聚的地方,要实现高效有序运转,必须强化德治教育管理。电信企业首先在“依法治企”的大的环境氛围中,要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因企制宜,制定和实施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将“以德治企”有机地融汇起来运作,达到优势互补效能。“以德治企”要重在教育,即企业要注意长期的、不间断的员工德治教育,持久、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逐步形成广大员工的自觉意识,从而把德治理念渗透到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笔者认为,抓好电信企业的德治教育,应实行“网格化管理”。在纵向上:以各种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企业精神、规章制度为经线,指导和规范我们的教育管理的内容;在横向上:以争创学习型班组、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等有形的活动为纬线,来落实和操作企业的德治管理要求。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达到两个效果:①把规范性、政策性较强的制度,具体化、规范化、形象性地融合到各种争创活动中去,使之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如:争创学习型班组,就要求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对国家和部门大政方针的理解、对管理、营销技能的学习实践等;争创文明企业,则要求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良好个人行为的形成,员工之间、人际情感的互动等等;②企业每个基层单位(如部、室、班组、支局、所等)都成为德治教育管理的有效实体,每位管理者和员工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二)、培育企业德治文化底蕴是根本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提出“以德治国”的同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就无法实现。道德与精神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凝为一体的。建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必然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要弘扬这“五种精神”,就必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使其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上。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培育企业德治文化的深厚底蕴。1、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德治文化体系。首先,这个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引导员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重点,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电信企业进步的思想道德,团结和引导员工积极向上,正视电信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群策群力,消除和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共同建设电信企业的美好未来;其次,这个体系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企业为基本要求,深入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积极倡导科技兴企,进一步完善电信“渠道”建设,加快科技兴企的步伐;再次,这个体系要引导全体员工积极树立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在电信企业上下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紧密结合电信企业实际,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电信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我国古代的德治,主要强调施“仁政”、重“教化”、治官吏、建立伦理纲常,以达到强化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实现德治的目的。而现代电信企业则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员工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把电信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实施与运用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员工同服务员工结合起来;围绕“发展和创新”这个主题,积极开展电信形势任务教育,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不断增强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电信企业德治的阵地建设。电信企业要实现“以德治企”,就必须树立和强化阵地意识,充分(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利用企业报刊、墙报、宣传栏等载体,深入浅出地开展好阵地宣传。4、重视发挥企业精神产品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功能。企业精神产品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狠抓企业德治的精品生产,要通过企业报刊、电视台等载体,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员工;加强德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功能,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宣传教育,在企业上下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气氛,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精神风尚。(三)、加强思想道德领域的检查监督是必要措施在电信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道德风气,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当前,要把加强思想道德领域检查监督的重点放在各级电信企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上。全面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包括考察干部的私德状况、考察干部的公德状况,以及考察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要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严格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实行严格监督。在实施监督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督的机制建设,强化监督力量、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监督范围。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二是要充分利用职代会这一载体,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在群众中开展对党员的道德评价;三是要扩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从8小时内延伸到8小时以外,从工作圈延伸在生活圈和社交圈;四是要利用企业报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舆论监督。通过这些工作,在企业上下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局风。(四)、大力开展思想道 ……此处隐藏10683个字……庭美德的培育;通过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可以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自觉性;通过实行政务公开,既可以培养政府的诚信意识和公民的监督意识,又可以强化公务人员的廉政意识。此外,具有良好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行为,不仅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遵纪守法,同时,又会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其二,通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推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坚持这一方略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从严治党,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成为遵守国家法律和实践社会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这样才能使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落到实处。总之,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讲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治身,德治治心,法治治近,德治治远,法治与德治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善的治国方略。每一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应立足本职,努力探索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用实际行动实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第五篇:浅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浅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201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德治,是指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通过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司法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首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法制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德治。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主流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想,这一传统至今对人们的心理仍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都会十分注重社会风气、社会的道德水准。在现代条件下,法律作为可以量化操作的形式规范,他所能规范的是人们行为的外在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能以行为的结果为对象,而很难顾及行为的动机。道德则不同,它更多的是以行为的动机来衡量行为的效果。加入wto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利益的调整和各种价值目标的碰撞,而法律作为抽象的行为规范恰恰会漠视这一点,如果在法制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就难免的会出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形式的冲突和背反、道德和法律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某些城市制定的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由于这种规定,漠视了广大群众长期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认可,使人们对冷冰冰的法律规范产生了排斥和抵触情绪,因而这样的法律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必将会面临困境,笔者认为这是在立法活动中重法轻德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反,在一些地方立法中重德轻法的现象也时常出现。例如,前几年某城市通过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中,规定行人违章被机动车辆撞死或撞伤,机动车的司机或车主可以不承担责任。这样的法律规定,只注重了道德的要求,而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是典型的将道德规范法律化。笔者认为这是立法活动的大忌,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应当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次,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措施。法治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但实施法律的则是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的执法者。因此,能否公正、准确的把握立法宗旨,在执法环节上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完全取决于执法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而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和僵硬性。古今中外,立法者为了尽量使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便会在立法活动中有意采用一些模糊性的条款,让执法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如各国民法中“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规定,反垄断法中的“合理”原则的规定等,就属于此类情况,因此,执法人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具有了一些自由裁量权,如执法者在庭审或诉讼过程中所具有的在证据采信方面的权利就属于自由裁量权的范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但这里的“事实”在诉讼活动中需要经过审判人员的认定才能转化为证据,进而才能成为对被告人进行处罚的依据。由此可见,保证司法公正,不仅要求执法人员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行政执法过程,我国的行政法规十分完善,但是,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行政越权的行为仍不断出现,并且成为滋生~的“病灶”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这些现象的发生是法治与德治不能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上述情况说明,德治和法治在执法过程中同等重要。只有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执法质量的提高。第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途径。其一,运用立法、执法手段促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首先。通过科学的立法活动,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具有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强制力。道德是靠人的良心和社会~来保障实施的,但是,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条件下,良心和~尚不足以防止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在道德体系中,有一些道德义务是最低限度的义务,这些义务能否得到普遍遵守,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能否存在,因此,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把那些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以法律制裁为后盾,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使之从“软制约”变成“硬制约”。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立法,在对违反最低限度道德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的同时,对见义勇为等先进行为和典型人物给予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积极引导人们向先进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其次。通过公正执法,惩治不道德行为,可以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例如:通过依法惩处家庭暴力、虐待老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家庭美德的培育;通过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可以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自觉性;通过

《浅谈电信企业以德治企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精选多篇)[本文共149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