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义
尊敬的党组织:
2014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在新的改革起点和新的历史方位上,这份纲领性文件将成为指引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的进军号和航标灯。
作为改革开放35年的经验总结、成果积淀,作为未来中国改革的总体部署、蓝图设计,《决定》以六个“紧紧围绕”指出了改革的基本遵循,以四个“坚持”阐明了改革的基本经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分述了改革的总体目标,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15个方面布局了改革的具体举措,将“中国改革往哪里去”的答案写在了字里行间。
守正不移,见改革方向。改革是一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统揽全局,见改革设计。经济体制改革是“牵引”、是改革的火车头,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的关键,财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先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改革的保障。
鉴往知今,见改革路径。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有历史视野和顶层设计,也有具体步骤和关键环节;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鼓励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大胆突破。
突破藩篱,见改革魄力。无论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无论是政府向市场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还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都意味着“自己改自己”的改革力度。
改革绝不动摇,改革永不止息。面对深水区的种种艰巨任务,面对攻坚期的种种观望和怀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是部署也是宣言,是规划也是承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闯深水的干劲、涉险滩的魄力,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驶向前方。
汇报人:haoword
2014.06.24
第二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看法
尊敬的党组织:
《决定》全文分为16个部分,共60条,每条一到几段文字不等,共计三万余字。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部署改革。
我们按照逻辑的顺序把这次改革的思路理一下。首先,各种病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放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想方设法保证经济增长,保增长就打破现有的增长模式,寻找新的突破口,于是就有了改革。经济要增长就要找到能拉动经济增长点,改革改变了以前固步自封的思路,承认了市场的作用,并且给市场正名,利用市场的活力来激发经济增长,这是基本思路。但是只靠市场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市场在中国还是个小树苗,太弱小,不足以提供13亿人的荫凉,能不能在各种夹缝中长起来还不一定。即使能健康成长,如果要等它长成参天大树,黄花菜都凉了。政府还需要一个大手笔,一个能迅速拉起经济增长的大的增长点。政府敏锐的发现了中国未开发的巨大的农村市场。所以政府制定了一套以土地政策改革的措施,人为的再造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在这个金融市场的建立中和建成后的巨大效应都会强有力的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土地改革和市场化能按预期的发展起来,那么中国就会出现总论中描述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美好画面,进而解决中国现存的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当然,不能只是在经济方面折腾,其他的配套也要搞起来,所以其他领域比如金融、政治、国防等等都为了经济改了做了自己的调整。
本次改革是本届政府为了解决现有的矛盾、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制定的阶段性改革。政府利用“土地”和“市场”两板斧来拉动未来的经济增长,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通过一系列其他方面的改革来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汇报人:haoword
2014.06.24
第三篇:目录 关于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目录
一、农村改革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
第二,集体土地确权
2.农村组织制度创新
第一,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二,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农民合作社)
第三,重视农民合作社(内涵发展和立法促进)
3.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
第一,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
第二,粮食大县税收支持政策(国税分成比例调整、90%留县)
第三,生态和耕地补偿政策(防护林、黑土地治理、湿地保护、秸秆还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4.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第一,降低农民贷款利率(对金融企业农贷补贴)
第二,支持农民合作金融发展(建立农民合作金融试验区、经济组织、金融机构)第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第四,改革农业保险保费配套制度(减少省和农民的保费补贴分担比例)
二、城镇化改革
1.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三元结构;改变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大中城市户籍制度;进城农村人口待遇同质化)
2.农民承包土地退出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权流转)(赎买或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
3.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权)
4.农民宅基地制度改革(原宅基地可以退居还耕并换取部分住房面积)
三、市场化改革
1.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国有企业)
2.市场竞争环境(打破国企垄断;放开民资准入领域;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3.市场机制
四、行政体制改革
1.政府由发展性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定权、放权、分权)
2.大部制改革(削减审批事项;改变决策机制、内部处室制定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监督机制)
3.推动省直管县制(全省40个-延边洲8个=32个)
五、社会管理改革
1.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培育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建立各种利益机制;依法办事)
2.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改革(保住基本、放活市场、加强监管)
……此处隐藏1026个字……退休就是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变化
1,《决定》提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利于社会公平。 它具有以下四大好处:
第一,可以结束养老金统筹层次较低的局面。这就意味着中央要负责基础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目前统筹层次低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公平性差,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由于目前各地的单位费率有高有低,企业的负担将不同,不利于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利于增强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促进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能加强地区之间养老金的调剂和管理。目前,各地养老金结余情况不同,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区,每年需要财政大量转移支付确保发放,而有大量基金结存的地区,也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调剂和统一管理。结果,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较轻的地区就会实行较高养老金待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负担就比较重,养老金待遇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进一步理清养老保险的责任。目前,尽管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省级统筹,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保险责任尚未理清。各地基金的缺口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事实上形成了企业依赖政府、地方依赖中央的格局。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可以理清中央和地方在养老保险中的事权和财权,责任和义务。 第四,迈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来看,完成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实施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关键一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探索基础养老金覆盖全体国民,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养老保险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模式。
2,《决定》提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作用在于: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增大、支付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单位费率,并不会导致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降低。
3,《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目前来看,我国整个的就业局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重点问题还是青年就业,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植青年就业的计划和政策。所以,真正的出路在于创造新的岗位新的机会。
如此看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不仅催生出“ 一系列扶植青年就业的计划和政策 ”,还能在“发展当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4,《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取消“双轨制”。 这对于深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中央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双轨制”问题。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影响
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而为国民提供大致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和再分配功能,缓解贫富悬殊所带来的问题,缩小国民社会福利水平的差距。 2,由于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退休后却能享受比企业职工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视为养老制度的最大不公,社会上要求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不断。此次养老保险的改革有利于消除“双轨制”
从而消除不同职业者之间不公正的待遇差距,保证了社会福利公平,增加人们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信任度。
3,由于一些企业缴费不足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我国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改革前的城市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庞大的资金缺口难题。通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适当延迟退休年龄,能够缓解社会福利领域的财务困境,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
4,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福利领域中有关医疗方面的福利改革,使农村和城镇的老人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救助条件,提高了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补助的服务水平。 5,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使得老年人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助于社会注意到青年人的就业困境,有助于和针对解决就业压力相关的福利政策的出台,因此能够促进社会福利中职业福利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6,改革通过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每个人拥有一个社会保障账号,具有便携性,有利于劳动力在不同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有序的流动,在待遇给付上,在企事业和个人缴费与未来受益之间建立密切的精算联系,在设定的封顶线之下,较高的费基便可获得较高的退休金,从而能有效提高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和个人缴费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在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延迟退休”话题的各项民意调查中,几乎都有70%以上的受访者持保留或者反对意见。反对者担心,延迟退休可能面临巨大的现实困境。在就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将导致年轻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再说,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来说,延迟退休将使他们面临“干不动”的困境。
因此,改革可能带来的多作用也可能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 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能会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其面临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可能会加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加大老年人的无助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得社会工作的范围想更多方面发展。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能会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老人面对改革可能会产生焦虑,无助的情绪,为了帮助老年人预防个人情绪问题,使老人适应政策变化,社会工作将成为很多人的需要。
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能会是社会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改革可能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和医疗问题。为了促进人们的福利需要和社会发展,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呼吁社会相应部门。同时要尽力并及时为人们联系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结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社会,政府,人民的共同努力。为了人们能得到更多的福利,社会能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改革的过程及时发现改革的弊端和优势,从而及时解决问题并发扬其优点。
参考文献:
[1]臧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2]李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可持续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分析[j].商情,2014,(2).
[3]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预防,指早期发现、控制和消除有害于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或状况;恢复,指恢复人们受损的社会功能,使其达到正常化水平;资源提供,提供社会和个人资源,以发挥其更有效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