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应征青年入伍调研报告2篇

时间:2024-07-05 12:33:57
应征青年入伍调研报告2篇[本文共3249字]

第1篇应征青年入伍调研报告

一、工作现状

1、应征青年数量逐年减少。嵯岗苏木户籍人口1400余人,每年符合应征条件的适龄青年(仅指男性)数量为20人左右,从2018年-2019年自愿报名应征的人数分别为4人、3人,可以直观的看到,应征青年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比例在逐年下降,符合条件但不愿应征入伍的青年越来越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征集指标,苏木党委、政府每年都需要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做适龄青年的思想工作。

2、兵员文化素质提升缓慢。通过对2018年初检合格青年的学业背景调查,初、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占半数以上。学业成绩好、身体素质佳的应征青年少之又少。近2年来苏木青年考取大专院校后参军的平均每年不足二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无人报名应征。

3、自身发展不尽如人意。通过对近三年苏木10名退伍士兵的回访调查,在部队中担任过班长(及以上)职务的3人,学习过驾驶、修理等技能的3人。上述人员之和仅占退伍士兵总人数的20%,退伍士兵普遍反映在部队的发展前景与自己入伍时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二、原因分析

1、适龄青年普遍缺乏民族危机感,参军意识淡薄。现在的适龄青年基本上都是90、95后,身处和平年代,缺乏保家卫国和居安思危的思想认识。通过与部分应征青年的交流,发现他们很少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知之甚少,很多青年不知道中日、中菲东海之争,不清楚东突恐怖组织的概念。

2、“为国当兵、无尚光荣”的荣誉感已淡化。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分青年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地位观也有了改变,那种把“解放军看作是最可爱的人”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青年要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很宽广,趁着年轻赚钱才是硬道理,脑壳进了水的人才去当兵,“当兵光荣”已不再是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

3、在部队升职、学习机会少,难以成才。入伍青年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不高,与目前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很大差距,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在部队学习机会少,升职难。绝大部分青年服役几年后回乡,依然还是要外出打工或找其他出路,致使大部分适龄青年产生了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或学点技术,为家庭减轻负担。所以思想上不稳定,不想参军入伍。  

4、对当兵条件及信息获取不一样。部分适龄青年家属通过亲属、以前服役过的人员对部队的描述是艰苦、对部队一些坏的风气的描述影响了家属对部队的看法,怕把孩子送到部队吃苦、受欺负,影响了父母让参军的想法。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一是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结合“八一”建军节、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国耻教育,唤起全社会知国耻、强国防的思想意识,为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可以结合苏木乡镇对民兵训练工作,增强广大社会青年的国防观念,激发其应征积极性。三是对应征入伍的青年, 各级党委和兵役机关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年在退役士兵中对立功、受奖人员进行宣讲,回访、慰问为家乡争光的退伍士兵等等,让应征青年及其家属真正感到当兵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2、完善优抚政策,提高义务兵优抚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手段也是调节征兵工作的重要杠杆,各级政府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大幅度提高义务兵补助标准,增加应征青年参军的福利待遇,优抚金数额至少要保证不低于其社会工资的80%,并制订针对应征青年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奖励扶助政策。

3、加大对立功、受奖士兵的宣传。希望党委、政府兵役机关对在部队立功、受奖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使其家属对立功、受奖感受到自豪感、荣耀感,促使“当兵热潮” 。

第2篇应征青年入伍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乡镇在开展征兵工作时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优质兵员越来越难征集,以前的“当兵热”逐步降温,基层“征兵难”已初现端倪。为此,司徒镇人武部对本乡近五年来的征兵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一、工作现状
       1、应征青年数量逐年减少。截止2018年12月司徒镇户籍人口4.6万余人,男性2.2万余人,2017年到2019年,主动报名应征的男青年人数分别为57、47、49,近3年的入伍新兵人数分别为21、14、14,可以直观的看到,总体上自愿报名应征青年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再经历体检、政审和役前训练三关,最后符合条件又意志坚定的新兵就越来越少。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征集指标,镇党委、政府每年都需要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做适龄青年的思想工作。
       2、兵员文化素质要求逐年提高。近几年江苏省的大学生征集率不断提高,2019年的要求是大学生征集率的要求高达78%,更是提出了大学生专业对口,精准征兵的计划。通过对2017、2018、2019年初检合格青年的学业背景调查,学业成绩好、身体素质佳的应征青年少之又少,原则上不再征集初中生入伍,每年还是有初中生报名。近3年来我镇大学生征集率在60%左右上下,只能达到丹阳市的要求,离省里的要求还有一大截差距,最好的一年是在2016年达到了85%,在整个镇江市所有乡镇里也是凤毛麟角了。
       3、退伍军人的自身发展不尽如人意。以往除了符合安置条件的退伍军人政府会安排工作,大部分的退伍军人还是会选择自主就业,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不够,只能工厂车间当普通工人,收入水平不高。直到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联合其他部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旨在让退役士兵工作生活更加有保障、让军人更加受到社会尊崇的明确导向,对做好新时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原因分析
       1、适龄青年普遍缺乏民族危机感,参军意识淡薄。现在的适龄青年基本上都是00后,身处和平年代,缺乏保家卫国和居安思危的思想认识。通过与部分应征青年的交流,发现他们很少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知之甚少,很多青年不知道中日、中菲东海之争,不清楚东突恐怖组织的概念。
        2、“为国当兵、无尚光荣”的荣誉感已淡化。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分青年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地位观也有了改变,那种把“解放军看作是最可爱的人”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青年要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很宽广,趁着年轻赚钱才是硬道理,不想去部队吃苦,“当兵光荣”已不再是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
       3、迫于家庭现实条件才会选择。现在除了自己积极主动要求当兵的,其他都是被迫于生活的压力。有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想到部队谋出路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想通过当兵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能成为职业军人就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有的是家庭条件好,但个人行为习惯需要到部队去锻炼端正的。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比比皆是。
       4、在部队也要历经磨练才能发展成才。入伍青年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不高,与目前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很大差距,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在部队学习机会少,升职难。绝大部分青年服役几年后回乡,依然还是要外出打工或找其他出路,致使大部分适龄青年产生了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或学点技术,为家庭减轻负担。所以思想上不稳定,不想参军入伍。
       5、极个别人的腐败行为败坏了征兵风气。兵源相对充足的年份,应征青年在体检、政审、定兵、入伍这一系列环节中,极个别征接兵工作人员处处设置关卡,不给好处不办事。兵源匮乏的年份,为了完成征集任务,就千方百计做工作,甚至随意放松体检、政审标准,使一部分不合格青年入伍,影响了部队在公众中的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结合“八一”建军节、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国耻教育,唤起全社会知国耻、强国防的思想意识,为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可以结合初、高中学生军事训练及民兵训练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社会青年的国防观念,激发其应征积极性。三是对应征入伍的青年, 各级党委和兵役机关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新兵入伍开好欢送会、组织到部队慰问、部队回访退伍士兵等等,让应征青年及其家属真正感到当兵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2、完善优抚政策,提高义务兵优抚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手段也是调节征兵工作的重要杠杆,各级政府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大幅度提高义务兵补助标准,增加应征青年参军的福利待遇,优抚金数额要有保证,并制订针对应征青年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奖励扶助政策。很多退伍回来的军人提议,“光荣之家”的荣耀不能仅仅体现在一个门牌上,政府要有更加实在的措施,让他们觉得参军入伍是自己一辈子的荣耀。
       3、廉洁征兵,确保征兵风清气正。近些年来,由于极个别人员的腐化堕落,利用手中职权收取应征青年的好处费,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征兵风气,影响了应征青年的当兵热情,更给基层武装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被动。因此,建议上级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体检、定兵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保证符合条件的应征青年能顺利入伍。
       4、严格兵役执法,加大执法力度。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国防环境变化,现有的兵役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征兵工作的需要。现在有的适龄青年故意逃避服兵役,基层人武部对这种现象却束手无策。建议上级兵役机关加大依法征兵力度,对违反兵役法、逃避服兵役的适龄青年和其家长给予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处罚,并强制其应征。

《应征青年入伍调研报告2篇[本文共32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