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往夕今朝——中心小学工作纪实

时间:2024-02-19 06:24:59
往夕今朝——中心小学工作纪实[本文共3323字]

往夕今朝

——池干中心小学工作纪实

这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道路险峻、阴湿高寒;这里因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人员往来交流困难,人才难进难出。说起甘子沟村,闻者无不感叹自然之差、条件之苦!而池干中心小学就座落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

池干中心小学,原名甘子沟小学,始建于1942年,地处舟曲县城以南约60公里、海拔约1800米左右的果耶乡甘子沟行政村坪里自然村,属普通类半寄宿制完全小学。

一、回忆往昔  历历在目

当初的池干中心小学,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破烂不堪、仅能勉强打开一条缝的歪斜校门、四周破旧裂缝的围墙、满是“补丁”的操场、以及到处是污渍并像“白癜风”患者一样的墙皮。走进教室,两三盏布满尘土且摇摇欲坠的日光灯、到处是破洞的玻璃窗、满是污渍的墙面、破旧的桌子、地面的大坑,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教育的贫穷与落后,这就是2015年9月之前的景象。

说到条件之差,这里“久负盛名”,很多来过之人聊及此地都是侃侃而谈、嗤之以鼻!由于这里的交通极度不便,每当开学去学校,其他学校的教师都在过周末,而这里的老师都是抛家舍子,带着家人的幽怨,背着一周的生活,肩扛手提,要提前一天到学校。从两河口到三角坪乡这段路的中途下车,然后步行,顺着溪水下坡、上山……一路都是羊肠小道,有很多地方都是巴掌大小的小路,老师们小心翼翼、相互搀扶着走着,这里是没有路的,而路,是几代老师们一步一步用脚踩出来的。

到了夏天,一场雷雨过后,路没有了,老师们挽起裤腿踩着洪水,手拉手还得向前走,一路上顾不上毒虫长蛇、顾不上像过河一样的露水弄湿的衣服,艰难地背着菜和面等生活用品向前走着;进入冬天,又是另一番景象——大雪封山,没有路,到处是冰,稍有不慎,就会摔得头破血流,到学校后由于没水,老师们顾不上身困体乏还得到离校两公里左右的沟里去提水。

而每个周末的回家更是让老师们头疼,没有车,只能徒步沿着来的小山路继续走上大概6公里才能到公路上,还不一定有车,有时候离公路还差三四十米,听见公路上车下来了,老师们在上坡路上使劲跑着并大喊“等一下”,但是由于地处下坡,师傅们往往听不到,拖着如灌铅的腿,听着呼啸而过的车,老师们的心里充斥着遗憾、懊恼、沮丧、无奈……但行走还得继续,看着一轮红日渐渐落下,拖着疲惫的身子,想着远方的家,边走边等车,偶尔下来一辆拉沙子的三轮车,老师们使劲的吼着“师傅,停一下”,最终,好心的师傅拉到两河口才能坐上回家的车,才在徐徐落下的夜幕之下回到久违的家……很多老师都顾不上教育自己的孩子还在坚持着,有的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好多年了,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爱、有触动——前方的那里还有一群噙着泪水、渴望知识的眼神,一群等着用知识改变命运和贫穷、落后面貌的孩子们……

二、并肩作战 共建校园

时间到了2015年9月,舟曲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全县上下奋力打造标准化学校之际,摆在新任校长杨新林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交通不便严重阻碍着该校与其他兄弟学校一道实现均衡发展。通往学校的山道不足3米,且蜿蜒崎岖,受地势制约,山道只能勉强通达项草坡地段,然后步行三公里左右才可到达坪里村--中心学校所在地,人工搬运图书、设备等已成为学校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如遇雨雪天气,道路阻断,湿滑泥泞,更是苦不堪言。尤其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断水、停电更是常事。

为了学校的建设,杨新林校长带头鼓励教师搬运仪器设备,常常是汗流浃背,满脚的泥巴,装车过程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杨校长左手至今还有当初受伤后留下的伤痕;利用周末、课外活动粉刷墙壁、维修校舍,同事常常互相调侃,李智全书记被同事称作“李木匠”、郭龙江被称作“画匠”、韩留军被唤之“心眼伯伯”、虎吾平被称为“大力士”……加班加点分类、整理档案,常常忙到深夜,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周末老师们都顾不上回家,在学校忙的焦头烂额。

三、控辍保学  一个不落

去年3月份,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一生一策”号召,确保池干辖区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劝返失辍学学生按期返校,杨新林校长和老师们连续三周没有回家,徒步走遍了池干辖区的每一个村庄。深入失辍学学生家中,为学生家长细心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发放宣传单300多张等措施,并且慷慨解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杨周百成和薛成品,并为他们购买了学习用品,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扶贫助学  多措并举

习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根本之策。”根据县、乡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分工到人,各司其职,把此项工作抓到了实处,并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杨新林校长多次联系省宗教局、县委县政府、县妇联、幕天公益爱心基金会,先后为学生发放校服300多套、鞋子150双、电脑2台、学习用品数件、图书1000余册、教室书架6套。

学校领导积极联系上级部门,经过协调与舟曲县第二小学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形成结对帮扶学校,先后交流培训教师12人次,听示范课20余节,专题讲座1次,通过高通量宽带卫星平台开展教研活动8次,使教师们启迪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实现“中国梦”先要圆了“教育梦”,为了扶贫助学,学校成立了“池干中心小学扶贫基金会”并发动少先队员、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响应,你几块、他几毛地进行了爱心捐助行动,陆续用所筹的款项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 

为了帮扶家庭困难的学生,老师们也在积极的、自发的行动着:有一次,三年级班主任韩留军看见自己班上的罗中爱同学衣着破旧,裤子破了好几个洞,脚上穿着一双硕大无比并且被露水打湿的破军用黄胶鞋,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通过走访并打听她家的家庭情况之后得知他们家孩子多、父亲常年生病、劳动力又少,家中经济困难,因而心生怜悯、关爱之心,不惜自己掏钱为罗中爱同学买衣服、买鞋子、买书包买文具,并鼓励她加油学习,争取走出大山;还有,二年级班主任魏勤周末抛舍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时间,跋山涉水徒步到贫困家庭学生家中为赶不上功课的孩子无偿的进行补习功课,天黑了才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六年级语文老师李杰得知自己班上的学生刘旭成家中姐弟较多,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里经济困难,他自己出钱为买不起学习资料的刘旭成买来了学习资料,并到学生家里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诸如此类事情不胜枚举。     

五、无微不至 关爱留守

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差,收入又少,于是青壮年一年四季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适龄的上学儿童和孤寡老人,而恰恰这些老人由于长期居住农村,又不识字,还兼有少量的劳动,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指导和教育孩子,只让孩子肚子不饿,其余均不重视,没有人进行合理的辅导,这就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的滞后,同时也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了偏差,进而蔓延到学习上,导致厌学。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实行校领导包班制,教师关爱制。杜成云老师被学生家长亲切的称为孩子的“亲妈妈”,她常常给学生洗头、洗衣服;房卫平老师经常组织娃娃们在课余时间看电影打篮球等,以分散孩子们的思亲之情;王永明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讲故事、开展心理辅导;班主任老师不定期通过微信视频让学生和远在他乡的父母交流、见面……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正确辅导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不在认为自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继而在学习上慢慢的认真起来。

六、蓬勃向上 静待花开

学校现设有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音、体、美器材储藏室等,图书室共藏有图书7356册,现有计算机45台,能够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占地面积为2815㎡,建筑面积为3003㎡,有6个教学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131人;目前在岗教职工16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还建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为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现如今,操场硬化了、教室翻新了、质量提升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池干学区于2016年7月被中共舟曲县教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5月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了获得小学男子乙4x50米第五名;2017年5月被舟曲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17年9月被中共舟曲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2018年7月被中共舟曲县教育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2017年创办两期《池干文苑》校刊,读者反响较好。近年来该校教师还获得了系列荣誉称号,这是全体教师努力的结果,也是上级对池干中心小学的鼓励和肯定。

现在学校有着书香浓郁的校园,初步建成的具有“每寸土地有文化,每块墙面会说话”的特色校园墙体文化。学校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以“诚信、博爱、砺志、自强”为校训,正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为打造高水平的农村示范小学而努力,力争使池干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未来!

《往夕今朝——中心小学工作纪实[本文共33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