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人民必然有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行使知情权、政治权利和其他参政议政的需求。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很多企业和群众仍然被“办证多”“办证难”“办证慢”“奇葩证明”“跑断腿”等问题困扰。这些现象表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
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助推器。政务公开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公众之间架起了桥梁,政府通过政务公开引导公众了解政府信息、节约政务成本,公众则可以通过政务公开的信息了解政府职权、行为,并为监督政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对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政务公开面临的困境
(一)政务公开的内容不问所需。
一方面,公开的内容不够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目标,实现政务公开对于制约行政权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存在“不敢公开”的心理,没有足够的执政能力和自信,只选择一些政绩公开;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则存在“不想公开”的懒政思想,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
另一方面,公开的内容不问群众。建设为民政府、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知道政务公开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政务公开?如果稀里糊涂,头脑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最终导致“公众想知道的不公开,不重要的却公开一大堆”。
(二)政务公开的方式创新不足。
虽然很多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政务信息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进行了公开,但是公众获取政务信息依旧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开平台有故障,比如常年冬眠的网站,存在“虽公开,看不见”的情形;二是政务公开的遣词用句晦涩难懂,往往存在着“看得见,看不懂”的现状;三是政务公开不便民,往往“看得见,跑断腿”,有些公众为了解办理许可证的程序,需要去不同部门现场跑几次。
(三)政务公开的效果不尽人意。
1.公众参与程度低。政务公开不应该只停留在“报上发发,网上骂骂”,而应该使政务公开由“政府公开什么,群众看什么”向“群众想看什么,政府就公开什么”[1]的方向转变。如果公众不参与,那么政府就是“自己唱歌,自己听”,没有受众,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2.有公开无回应。“只公布不回应,只告诉不说明”的单向性公开,这些显然满足不了公众对日益增长的政务信息和服务的强烈需求。而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无疑需要公众的反馈、智慧才能改善和提高。政策好不好,得问群众是否满意。政务公开服务好不好,还得问群众满意不满意。
3.信息共享障碍重重。在我国,部门之间掌握着不同的数据,不同的资源,因官僚主义、本位主义、软件不兼容等主、客观问题,导致部门之间数据很难共享。
二、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转变理念。
1.进一步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当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进一步从以前的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具体到政务公开而言,政府在做政务公开工作时,就要听听公众想看到什么样的信息,公众想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公众如何反馈信息。作为湖南省长沙市工商局的一员,我非常荣幸地看到,工商局正朝这方面努力。2018年,湖南省工商局联合其他部门,为湖南省政府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献言献策、起草相关建议稿。
2.进一步从底线思维向成效思维转变。成效思维相对于底线思维的优势在于:底线思维只追求不出大事,完成基本任务;而成效思维则考虑经济效益,考虑成本与效果的比例。显然,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言,必然要考虑效益,要用最少的纳税人的钱办更多令公众满意的事情。只有具备成效思维,才会考虑怎么样用最少的钱,达到政务公开最好的效果。
(二)提高公众参与度。
心理学上有一种实验者效应,当人们觉得自己参与了某个项目,感觉自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激励。正是如此,很多小孩挑食不吃蔬菜,但是当蔬菜是小孩自己炒出来的时候,饭桌上却能惊奇地发现小孩很乐意吃蔬菜。因此,政务公开如果想取得良好效果,是需要公众参与的。
1.政务公开之前问公众。政务公开之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征求意见函、分发调查表等方法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代表性的公众。要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健全参与渠道,拓宽参与平台。
2.政务公开要便民。一是政务公开的遣词用句尽量通俗易懂,让公众不仅看的见,而且看得懂;二是政务公开要便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给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提供方便;三是政务公开的平台要有专人管理。
3.政务公开之后跟踪公众反馈。政务公开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公布政务信息,也要接受公众的反馈。既要保证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全面,又要确保公众反馈的合理合法信息能够理解、研究。充分发挥共产党的优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面对质疑有回应,针对批评有改进,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从而,让公众沿着公开走上参与之路,不断催生“参与型公民”的成长。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机制,在确保数据不泄密的情况下,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甚至政府与企业之间推动数据的共享。其次,要积极和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库的优势,建立“政务公开共享数据库”。再次,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APP,尽可能将“外网政务大厅”与“内网应用服务平台”对接,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机制[1],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互动渠道,释放出便民利民的“指尖正能量”[2]。
[1]谭福森; 谢伟伟.健全政务公开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 6) : 60-61.
[2]袁维海. 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的政务公开创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