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聚焦“四个着眼”,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眼“在哪实践”,阵地布局“立体化”
一是筑牢活动阵地,夯实文明实践基础。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平台、有队伍、有项目等“六有”标准,整合镇文体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小鱼易连、新醉意太平微信公众号等活动阵地,建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了“1+19”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形成了“固定+流动”“室内+户外”“线上+线下”的阵地建设模式。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文明实践责任。实行镇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村宣传文化员具体抓、负专责,其他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支两委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同时,按不低于30万元的标准,预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经费,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二、着眼“谁来实践”,队伍组建“专业化”
一是配强队伍,建全文明实践组织。按照“综合+专业+特约”的组建思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政府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为成员的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9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时,广泛吸纳先进典型、老党员、新乡贤等人员作为特约志愿者,充实文明实践队伍。二是强化培训,提升文明实践质量。我镇以视频会和干部大会的形式,两次进行动员培训,层层武装骨干;各村(社区)分别召开村支两委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5月26日至28日,我镇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要成员专门到咸丰和利川参观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三是延伸网络,拓展文明实践亮点。在完善镇、村实践所(站)工作联系和志愿服务构架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青翠源、雷家岭安置点、老干支部,武陵山中蜂产业科普示范园,洞长湾农民多功能运动场等文明实践基地,打造特色亮点。
三、着眼“实践什么”,内容设计“个性化”
一是精心设计,推动榜样带动群众。通过“群众点单、所(站)配菜、志愿者配送”的方式,分类分众做实做细文明实践内容,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让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素养、让贫困群众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中小学生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确保党员干部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贫困群众既主动脱贫又感染他人致富、中小学生“小手牵大手”活动效果更明显,达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实践效果。二是广泛动员,推动服务惠及群众。镇实践所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5个平台;各村(社区)设立76个议事协调协会、文明新风理事会、邻里互助工作会、环境卫生整治监督会,组建了78个传理论政策、传文明、传技术志愿服务小分队。确保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
四、着眼“怎样实践”,活动开展“多元化”
我镇围绕文明实践“八大核心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行“所(站)+志愿者+群众”实践模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课堂式与流动式、讲座式与文艺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实践所(站)“搭台”、志愿者“唱戏”,推动广大群众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主角”,创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太平特色”。
一是夜校学习传理论。每月组织机关年青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进行夜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二是党员带头传政策。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三是榜样力量传文明。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和身边故事弘扬文明新风;四是老干支部传文化。老干部支部融合茅坝山歌与红色文化编排了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节目,在镇内巡回演出;五是114帮学传氛围。成功举办114帮学擂台赛,营造了爱学习图上进的工作环境;六是学生团队传希望。围绕“守望诚信、放飞梦想”主题,开展希望家园活动,关心关怀留守儿童;七是帮扶单位传国学。湖北经济学院驻村工作队义务教授中学生毛笔书法,传承国学知识;八是因地制宜传技术。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百姓心坎里。
我镇虽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但是还存在公共资源利用率不够、服务内容创新度不高、网络平台互动面不广等情况。下一步,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通过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