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乡镇工作计划和春耕备耕汇报材料
按照调研安排,现我就我镇相关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提出批评指正。
一、2019年总体工作思路
2019年,在旗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全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继续扎实推进党建统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社会治理、乡风文明“五大工程”,进一步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全力实施党建统领工程,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力
积极构建全域党建工作格局,将党的建设工作融入到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党小组等学习制度常态化,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形成镇村组三级互动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全面推行“三大一覆盖”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执行力。在全镇范围内选树和表彰一批先进模范,建成50户党员先锋示范户。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和电商产业发展,通过入股方式创办本土实体经济和集体土地收取承包费方式,年内力争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电商服务和网络电教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度,落实好“三务”公开制度,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实施产业兴旺工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9年,我们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调结构、提品质、建园区、促改革”为宗旨,促进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调结构:在做大做强小麦、玉米、葵花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示范推广种植蔬菜、有机小麦1000亩、花生3万亩、那氏大穗玉米2000亩,药材1000亩。依托“德岭山”、“德梁优蔬”品牌,推出一批名优产品,不断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农民坚持种养结合,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加特色”的原则,完善现有养殖厂和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小规模、大群体”家家户户分散养羊,年内力争建成百万头肉羊、万头肉牛和千头肉驴养殖基地。
提品质:深入推进“四控”行动,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使耕地符合绿色有机生产条件,让我们的好土地产出好产品。争取完成“德岭山”商标绿色认证,通过入驻天赋河套公共区域品牌,使我们的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争当全市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排头兵。实施大圣村1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胜利村、红旗村和乌镇村土地改盐增产工程;积极调解灌溉用水矛盾,全力做好农田浇灌工作;积极配合旗直相关部门实施好农网改造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完成水毁的桥、闸、渠、道路及机电井、电力设施等维修新建任务。
建园区:2019年,重点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三线三点六区”发展思路,开展“点线面”网格式布局建设,认真做好土地功能区划分和项目申报工作,建设博士站,提高群众种养水平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线即水利景观线、旅游观光线、生态修复线。
水利景观线主要是固查线沿山一带加大山洪沟口治理,清理河道,畅通行洪渠道,争取建设乌不浪口水库、德岭山水库、石哈河、摩棱河等12处行洪分洪工程;建设摩棱河、四义堂、石哈河3处平原水库。
旅游观光线主要是沿蒙羊大道依托牧羊海、乌不浪口烈士陵园,发展生态农业、红色教育、果蔬采摘、晋商文化、家庭小作坊体验、平原水库观光,发展田园观光旅游业。
生态修复线主要是抓住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机遇,沿总排干北坡,依托便利的水资源优势,进行见缝插针式植树造林。同时,沿总排干、义和渠向北6公里范围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农业“四控”示范基地,治理面积力争达20万亩。
三点即“一线两村八区”田园综合体、苏独仑嘎查田园综合体、红旗村田园综合体。
“一线两村八区”田园综合体(即:沿蒙羊大道,在四义堂村和乌镇村,建成特色高产高粱种植区、果蔬采摘区、商贸建设区、双创产业区、民俗体验区、水上游乐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红色革命教育区八大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一是特色高产高粱种植区。与陕西省喜相逢公司签订高粱种植订单1万亩,并引进重庆市江晋区德天酒业新建酒厂,发展特色高产高粱种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果蔬采摘区。利用集体土地,采取租赁土地方式建设1000亩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由旗农牧局组织实施,公司化运作,发展设施农业;在蒙羊大道两侧,发展经济林200亩,三年后按每亩补贴1500元。同时,扶持建设20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主要发展瓜果蔬菜种植和鸡、鸭、猪、牛、羊养殖,每户建设需政府奖补5000元;三是商贸建设区。依托全旗“一主两翼”功能区建设,打造仿古商贸一条街,新建1.5公里12米宽油路,预计投入350万元;四是双创产业区。进一步壮大义堂红食品加工园区建 ……此处隐藏1423个字……-height:33px">控膜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禁止在境内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非国标农用地膜。加大废旧残膜和农药包装回收力度,实现资源再利用。目前,全镇范围内建设薄膜和农药包装回收站7处。存在问题:经过调查,由于厚地膜铺地面积少,销售人员处于观望状态,储备量少。
控水方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全镇罐区滴灌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秸秆主要种类有玉米和葵花。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3万亩,秸秆主要玉米杆和玉米轴,每亩秸秆量约1100斤左右,总量约12.6万吨,其中还田30%,回收利用70%;葵花种植面积29万亩,秸秆主要葵花杆和花盘,每亩秸秆量约1000斤左右,总量约29万吨,其中还田80%,回收利用20%。目前,我镇秸秆利用主要是用于饲养牲畜,利用率较低。
(三)“三通”情况
通电情况:村村通电实现全覆盖,能够满足群众生活用电。
安全饮水情况:我镇共有 处水源井,其中2018年冬季,配合旗水务局在集镇和苏独仑嘎查新打4眼饮水井,安装管道11公里。存在问题,一是水源井保护工程水务局和环保局已立项,但一直未实施;二是大圣村欣荣组、新天圣组、苗元组、红旗村阳光、乌镇村宝格图共5小组,有5处水源井不能正常运行,需要新选址打饮水井。
供暖情况:除集镇集中供暖外,村庄内大部分群众使用土暖供热。2018年,四义堂村实施了天然气工程,但由于冬季天气原因工程未完工。目前,电管局推广农户使用电暖气供热,但经过部分群众使用,价格大约是土暖的3倍(白天每度电0.43元、晚上每度电0.28元)。存在问题:集镇供热站运行困难。集镇供暖面积达10万平方米,供暖户500多户。近年来,在供暖公司实际运行中,每年燃煤、电费、维修、人工工资等资金开支较大:每年燃煤4600吨,每吨280元,约资金130万元;电费约38万元;机械、工人工资约40万元;维修费每年约60万元;税金7万元;水处理设备3万;总计每年支出费用达270余万元,而每年收缴供暖费180万元,导致每年负债运营。截止目前,已更换3家运营公司,现供暖公司也将停止运行。
(四)垃圾处理情况
我镇推行“户收集、组转用、村集中处理”的管理模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三包”制度,各村成立了清扫保洁队伍,目前,全镇共保洁员95人,实施动态化保洁,做到垃圾及时处理。各村按照1:1.3比例,采取农户筹资,旗财政奖补的办法,落实村庄环境卫生清扫费用。2019年累计村民自筹缴纳卫生费78万元。
为了确保环境卫生长久整洁,2018年,通过“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投资600万元配备了大型摆臂垃圾车11台,小型垃圾车9台,吸污车2辆,清洁三轮车72辆,洒水车4辆,大垃圾箱176个,摆臂垃圾箱30个,果皮箱40个;完成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22个,但因本地气候条件原因,目前还未安转防护网,其中四义堂村的垃圾填埋场较为完善,接下来会全力推进全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了400户“户改水冲厕”任务,建设公共厕所28座。
(五)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冬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主动走村入户调查受灾实情,发放各类救灾款和慰问品,安抚受灾群众。一是在旗民政局和旗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和生活物质;二是电力、交通、水务等部门支持下,修复了电力线路30公里,3个嘎查村水源井和管道修缮,村庄道路65公里;三是向上级部门主动争取到农业保险理赔金2800万元,全部合理发放。四是以嘎查村为单位,动员村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田道路修复大会战,修复道路160公里左右。七是配合旗住建局对水毁房屋全部进行了鉴定工作,初步确定需重建房屋73户,需维修房屋53户。针对重建的房屋,经村民表决,一致认为在原址上重建较为合理可行。
因村庄去年秋季进水严重,土地结构酥软,不宜重新建房。而且房屋结构大都是里生外熟,经过冬季冻涨,部分住房还存在不确定隐患问题,导致房屋建设和修缮工程不能实施。近期,我镇已再次申请旗住建局对房屋进行鉴定,并进行重建和维修工程,确保住房安全。目前,旗民政相关建设资金已到账,我镇已动员群众进行利用今冬储备建设材料,确保明春第一时间开工建设。
存在问题:
1.享受危房补贴问题。部分村民原享受危房补贴新建房屋,现房屋又被洪水损坏,旗住建局已明确不能再次享受危房补贴政策,为了保证受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建议旗政府出台相关资金补贴文件。
2.加大临时救灾补贴。此次山洪不仅导致农户农田绝收,一年经济收入无望,更是造成房屋损毁,基本生活困难。建议民政部门给予加大救灾补贴,以便灾民解决租房住房、基本生活等问题。同时对凉房、院墙和牲畜有损失的农户,给予临时救助。
3.排水问题。现在乌镇村高丰、乌兰和四义堂还有2万亩耕地在洪水中浸泡,开春后需要及时排水,保证村民种植。
3.基础设施维修问题。经村组上报,现在有265眼机井水毁,现急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修复,或给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由村委组织村民进行修缮。